公元前770年,周平王将都城东迁至洛邑,这一重大决策导致周王室失去了对关中地区广袤疆域的控制权,国力遭受前所未有的重创。曾经威震天下的周天子,如今不仅在财政上需要依赖诸侯国的接济,在政治上也逐渐沦为诸侯们操控的傀儡。然而领航配资,在这风雨飘摇的东周时期,却出现了一位胸怀壮志的君主,他矢志要重振周王室的雄风,但最终却落得个颜面扫地、彻底丧失实权的悲惨结局,这究竟是怎样一段令人唏嘘的历史呢?
一、新君继位 这位悲剧性的君主就是东周第二位天子周桓王姬林。作为周平王的嫡孙,他的父亲是早逝的太子泄父。周平王在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,在其统治期间,太子泄父不幸先于父王离世。随后,周平王册立次子王子狐为储君。值得注意的是,此时的王子狐正在郑国充当人质,这是周平王为缓和与郑庄公的矛盾,不惜自降身份与郑国交换人质的结果。公元前720年,周平王驾崩,辅政大臣周公黑肩立即派人前往郑国迎接王子狐回国继位。然而命运弄人,王子狐在归途中突发重病,抵达洛阳后尚未举行登基大典便撒手人寰。面对国不可一日无君的危局,周公黑肩等重臣紧急拥立姬林登基,史称周桓王。这位年轻君主胸怀大志,立志要扭转周王室衰微的局面,重现周王朝昔日的辉煌。 二、与郑国交锋 自周室东迁以来,朝廷卿士的要职长期被郑国君主所把持。周平王在位时曾试图改变这一局面,却以失败告终,甚至被迫与郑国交换人质以维持表面和平。周桓王深知,要重振天子权威,必须首先降服郑国,让不可一世的郑庄公姬寤生俯首称臣。公元前717年,郑庄公前来朝觐时,周桓王故意以轻慢之礼相待,这一举动立即激怒了郑庄公。作为报复,郑庄公擅自将天子祭祀专用的许田与鲁国进行交换。周桓王不甘示弱,立即任命虢公忌父为周朝卿士,并展开一系列外交攻势,积极拉拢鲁国等诸侯国。到公元前707年,周桓王认为时机成熟,断然罢免了郑庄公的卿士职务。这一决定彻底激怒了郑庄公,从此拒绝朝见天子。双方关系彻底破裂后,周桓王决定以武力教训这个桀骜不驯的诸侯。 三、惨败收场同年金秋时节,周桓王调集王师,并征召陈、蔡、卫三国军队,组成了一支规模可观的联军,其兵力远超郑国军队。周桓王将大军分为三路:亲自统帅精锐中军;由虢公林父统领右军及蔡、卫联军;周公黑肩指挥左军及陈国部队。得知消息的郑庄公立即率军迎战,双方在繻葛(今河南长葛境内)展开决战。战前,郑庄公采纳谋臣子元的建议,采取先击溃周军两翼、再集中兵力攻打中军的战术。这一策略大获成功,在激战中,郑国神射手祝聃一箭射中周桓王肩膀,几乎将其生擒。繻葛之战的惨败,让身负箭伤的周桓王威严扫地,成为诸侯间的笑谈。此战之后,周天子彻底失去了号令诸侯的权威,沦为一个徒有虚名的天下共主。
发布于:天津市大牛证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